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个春节
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个春节
王永程
我的故乡在吉安市永新县坳南乡漂湾村,她是一个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
1969年,为减轻城镇压力,我们家响应党的号召,从城镇回到家乡。犹记得当时回老家没通公路,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徒步几十公里翻越山峰的情景。那时我四岁,是一位族亲伯伯用箩筐挑着我回老家的。在老家生活了三年,处于尴尬年龄的我只能跟着哥哥姐姐在当时大队的小学连读了三年一年级,可谓把学习基础打得十分“牢靠”。
母亲特别勤劳且善于持家,1972年在老屋前建了一栋在当时还算上档次的新房。没想到造化弄人,还没来得及入住,下放政策解冻了。我家简简单单在村里过了1973年的春节后,没过多少天,父亲请人开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停在现在的444省道边。此时进乡虽通了简易沙子路,但到漂湾老家仍是羊肠小道,还得再步行五、六华里,就这样把我们全家拉回县城生活。
从此我们离开故乡走出漂湾开始去外面闯荡。
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沧海桑田,我们六兄弟姐妹也由襁褓、少年、青年变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挚爱的母亲在十年前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几年前,父亲难舍故乡情,以近90高龄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要用自己毕生积蓄,拆除老家两栋房子重建一栋新房。经过几年努力,房子今年终于建成,可以乔迁入住。除夕当天,迎着漫天鹅毛大雪,我们随94岁的老父亲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漂湾,一起欢度虎年春节。此时进乡的公路修成了柏油省道,进村的路也扩建成水泥路双车道。
乡亲们对半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回乡过春节的我们表现出极大热情,一点也不生分。每天来看望全村最年长的老父亲和来拜年的乡亲川流不息。拉家常,聊我们兄弟姐妹孩时趣事,好不热闹。我同族的叔叔和姑姑两家老小五、六个人每天在我家帮忙弄饭干活,这让王家媳妇们想展露一下厨艺都没机会。
我们仍按儿时习俗,大年初一一起床,挨家挨户给乡亲们拜年,乡亲们对我们的到来似乎有些意外,而格外热情地请我们入厅堂,边吃碗茶边聊天,分外亲切。游子归来,乡亲们都真诚相邀去家里喝酒吃饭做客,盛情难却之下,以致于我们在家只吃了年饭,直到初四离开,其它正餐都成了吃“百家饭”的“客人”。故乡地处偏远山区,冬天气候着实寒冷,但乡亲们的热情却让我们心里十分热乎。
这一出一进相距五十年,五十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故乡也旧貌换新颜,但她依然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同时增加了别样风情:双车道水泥路直达村中心,村容村貌整齐干净,家家户户建了新房,村里通了公交、自来水、网络电视、无线网络,乡亲们网购起来与城里人一样熟稔。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尽管地处偏僻山区,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把它遗忘。
两个春节,前后相距半个世纪,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富先修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特别是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以来,因为乡村公路的逐步提质升级,家乡驶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处处展现出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交通人不辞辛劳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公路的快速发展又助推了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五十年,变的是我们的容颜,是乡亲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我们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作者单位:省纪委省监委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2/2/11/art_32669_38560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规划设计不光是“技术活”
下一篇:祁婺高速的雪
最新信息
- 2022-02-19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技...
- 2022-02-19浅析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
- 2022-02-19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一公司整治...
- 2022-02-193月26日调整线路、增设站...
- 2022-02-19路的回忆
- 2022-02-19学习新知识 干出新样子——...
- 2022-02-19竹情
- 2022-02-19我心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