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诗与远方
时间:2022-02-2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郑振兴
我的家乡位于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六樟自然村,是一个既美丽又偏僻的小山村,距离县城19公里,虽不算远,但因交通不便而显得与世隔绝,家乡人常年山居于此。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的家乡只有一条半米宽的盘山路,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要么是马匹,要么是自己的两条腿。“山路马帮”是我童年的记忆,“无大路”“无电网”“无信号”更是家乡的三无特征。生活在山村,家乡人深刻体会到土里刨食的生活是何等艰辛,在“希望”与“挑战”面前,唯有勤劳奋斗才有望改善环境、改变生活、变换格局。
1997年,家乡人怀揣着对脱贫致富的渴望,自发组织凿山筑路,得到了政府免费提供的炸药。至今我还记得,邻居家的一位大哥身先士卒,专门负责点炸药。经过全体家乡人的合力凿山,将近两年时间,终于“炸”开了一条宽约2米的山路。家乡人由“山路马帮”的生活变成“轻骑联队”,家家户户都有自行车和摩托车,从村里到县城的时长由原来的两个半小时缩短至不到一个小时。
路通了,但可用电仍是各家各户利用自家安装的发电机发电,电力不足严重阻碍家乡发展。
喜称人心金不换,赤诚数载始得来。2003年,家乡人搭上“国家无电村政策”的末班车,将政府赠送的电线杆运上山坡,还自筹工钱聘请山外的人帮忙。当时的我正读小学,每天放学都能看见家乡人齐心协力推着电线杆上山的身影。时间又过了一年,六樟自然村最终连通了国家电网,走向光明。
2017年,得益于脱贫攻坚伟大工程,家乡的山路基本实现3.5米宽混凝土硬化;2020年,家乡还安装了信号塔,基本达到手机信号全覆盖。
在山村入口处,开发商借著名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的美名,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山村文化旅游景点,在山口河边凿通一条约5公里长的溪边小道。蜿蜒的小道向六樟自然村的方向“逆流而进”,春夏秋冬,人们都可以尽享人间山水美色。
家乡的点滴变化,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从未停歇的奋斗史。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ztzl/jswmjs/t113109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2-02-25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技...
- 2022-02-25浅析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
- 2022-02-25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一公司整治...
- 2022-02-253月26日调整线路、增设站...
- 2022-02-25路的回忆
- 2022-02-25学习新知识 干出新样子——...
- 2022-02-25竹情
- 2022-02-25我心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