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迁
时间:2022-03-2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巴马公路养护中心 韦冬波
前几日女儿买来《朝花夕拾》一书,当再次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忍不住想起了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旧时偏僻遥远、封闭落后,全村二十多户人家依山而居,没有公路、自来水、电灯,房屋都是土木结构,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半山腰上;村前是一条溪涧,每年雨季时洪水泛滥,淹没溪边的梯田;村后是一片森林,因为里面生长着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老树和藤草,所以村里的老人都叫它百木园,这里曾是全村的牧场。
每当我们放牧归来,进村子就会遇到三三两两忙着去挑水的姐姐们。
全村仅有的一口水井,位于村子的左下方,清凉的泉水从井底流出,漫过井口流向村前那条溪涧。由于水井位置低,每次挑完水都要走上坡路,扁担两头随着步子的高低和快慢不断上下摇曳起伏,咯吱咯吱作响,桶里的水时不时洒落在路上。挑水的人多了,泥土路面就会越来越滑,若是不小心连人带桶打个趔趄,水泼到身上,衣服裤子都会被淋湿。
十岁那年我到村部小学就读,从村子出发,下两个坡,跨过两条小溪,沿着层层叠叠的梯田,淌过一条小河,然后再爬上一个陡坡才到学校。虽然只有两里路,但每走一趟都需要花上半个小时。
如今的家乡日新月异,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三或四层钢筋混凝土楼房;村头建有一个60立方米的水池,常年灌满甘甜的泉水,自来水管进入各家各户;村内道路硬化到每户的屋前,每隔几十米安装一盏太阳能路灯;村前溪涧的两岸筑起厚厚的防洪堤坝,岸边的梯田不再被淹没;村后的百木园不再是牧场,如今更加茂密苍翠……
家乡的变迁令人惊叹,若非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旧时的记忆怕是也逐渐模糊了……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ztzl/jswmjs/t113974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2-03-25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技...
- 2022-03-25浅析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
- 2022-03-25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一公司整治...
- 2022-03-253月26日调整线路、增设站...
- 2022-03-25路的回忆
- 2022-03-25学习新知识 干出新样子——...
- 2022-03-25竹情
- 2022-03-25我心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