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交通运输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行业规范 > 正文

沧桑万年桥

时间:2022-04-03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阳春三月,正是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季节。江西南城县城东北部的武岗山草木葳蕤,花香氤氲。山脚下是奔流不息的盱江,横跨江上的万年古桥如长虹卧波,此刻它显得有点冷清,偶尔有几辆电动自行车和数个行人在桥上经过。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只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如同一位退休的老人,正在安享它的轻松岁月。

  

  万年,用在桥名上的寓意非常明显,就是希望桥梁能够长久存在,造福民众。就像人名张伟、王钢、李强重复率高一样,万年桥名也容易“撞名”。同在江西,分宜县也有一座著名的万年古桥,由明代内阁首辅分宜人严嵩捐资修建,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落成,全长174米。可惜的是,在1958年建设江口水电站时,此桥淹没于水中,只有水库干枯时会露出残墩断梁,展示它的顽强生命力。

  南城万年桥比分宜万年桥的历史更久,跨度更大,技术上更有特点,是江西乃至全国著名古桥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年间修复后还撰有《万年桥志》,留下了完整的施工档案和相关公文、艺文,成为研究古代桥梁建设的重要史料。

  南城万年桥始建于明末清初,全长410米,宽5.8米,高20米,共有23孔24墩,每墩前尖而高仰,墩后方而低矮,皆用大麻条石,以砂浆座砌,如一艘战舰挺胸迎水、劈波斩浪。“舰头”古时称之为分水金刚雁翅,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缓解水流对桥墩的冲击。为江西现存最长的连拱石桥。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道:“所谓连拱,就是把许多拱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每一拱上的载重,由全部各拱共同负担,因而是个很经济的设计。”

  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古桥。南城,汉代豫章郡所辖的十八县之一。自宋代以来,朝廷在这里设置过建昌军、建昌路、建昌府,有“踞八闽之咽喉、控百粤之襟带”之称。而万年桥所处的位置“上通闽浙,下达豫楚”、“地当孔道,实为建郡合府一大锁钥”。

  

  

  南宋咸淳七年(1271),武学谕宜黄人涂演成为员外丞,就自己捐俸并倡议民众捐资在歇洋渡修建浮桥,第二年建成。这座浮桥后来被洪水冲毁了。到了明成化二年(1466),邑人雷显忠设置了义渡,无私帮助民众过江。十四年后他的儿子雷应春和孙子雷炯重建渡船,并捐田17亩作维持渡运费用,还在东岸建了一座风雨亭,取名“津馆”,供待过渡行人遮风避雨。世人对雷氏三代乐善好施之举大为称赞,把渡船称为“雷义舟”。

  以舟过渡,虽然方便过江,但安全风险很大。明崇祯七年(1634)仲夏,洪水泛滥,歇洋渡出现特大安全事故,渡船倾覆,33人溺亡。当年冬,分巡湖东道副使南城本地人吴麟瑞“闻而恻然”,亲往现场察看情况,提出修建石拱桥方案。不久,吴麟瑞调任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为“置材计庸,奖勤鞭惰”。桥梁于崇祯八年(1635)开建,历时十三年,跨越两个朝代,至清顺治四年(1647)才竣工并取名万年。落成之后,“行者讴歌,观者咏叹”,时人赞叹,可以与当时国内著名的吴之“垂虹”、闽之“洛阳”相媲美。

  此后,因洪水、火灾、战争等原因,桥梁多次出现局部毁坏,但屡毁屡修。据史料记载,清代的大修就有四五次:

  清雍正二年(1724)遭水毁,中墩毁坏,两孔倒塌。知府李朝柱主持修建,进士梅之珩负责督工,历时七个多月;

  乾隆、嘉庆年间局部水毁石墩,又有修葺;

  

  光绪十三年(1887)3月,由于春汛和长期水流冲击、风雨侵蚀,西岸3孔被洪水冲毁,东岸的第十八、十九两孔也将倾颓,一些分水尖、栏楯损毁严重。光绪十七年(1891),太守王春、知县洪汝濂与县绅谢甘棠等出面发起募捐,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完成。这次修复工程历时5年,费银45650两,计修复5孔拱圈、3个墩和西岸桥台。

  清代的万年桥建设和修复工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能够完成实属不易。翻阅当年的一些史料,其筚路蓝缕之过程令人唏嘘。

  其一是筹资难。明末清初那次修建,史料未记载筹资过程。但此时大明王朝已病入膏肓,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江西也陆续发生了情况各异的民变。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张献忠大西军攻占了建昌府所在地南城,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占了建昌府。可以想像,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形势下,又缺少官方资金保障,万年桥这么宏大的工程还能够缓慢推进,最终完工,其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光绪年间这次大修的筹资过程,《万年桥志》有详实的记载。其经费来源主要还是靠各种善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众善捐”,主要是南城乡民以个人或家族名义捐款,有的是自愿,有的是半自愿。为了募得这些捐款,桥局工作人员“明知其难而不避其难”,到处“催捐”,共收洋银36935两,占修桥投资总数的82%左右;二是各种社会组织特别是商帮的善捐,不但有省内的九江茶帮等,还有省外的汉口众纸帮、药材帮等,捐资总数4455两洋银;三是“本街三年店捐”等六项,以租金形式收取,收取比例为“按照每年各该店租数目,照章租缴二分,主客各半分缴。”本来南城方面希望得到建昌府所辖其他四县(南丰、新城、广昌、泸溪)的支持,府宪也一再要求四县“共襄义举”,然而由于南丰士绅的抵制,四县绅民基本没有捐钱。作为干线道路上的重要桥梁,却只能由所在地一县履行“事权”“财权”,这是当时体制的无奈。

  其二是取材难。建设和修复万年桥,需要大量的高规格石材和木材,当地没有那么多,需要到方便运输的其他地方采伐,势必会被当地一些乡民阻拦。桥局工作人员除了小心谨慎,苦口婆心做好乡民工作外,还举行一些祭祀仪式,借助一些灵异故事,使采伐石木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万年桥志》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光绪年间修桥过程中,局绅奉命到曾坊这个地方,本拟砍曾姓树木数株,该地有个曾某暗中阻挠,告诉局绅要砍的是对面他姓树木,结果当天曾某就发狂胡言乱语,神附他口说:“局绅要尔树木,而尔妄指我处之木,明是存心不良,要拿尔去。”不久就死了。当地有人问乩说,曾某是被万年桥神抓去,现在在万年桥带枷示众。各村听说这神异事后,就没有人敢阻挠了。

  这事看似荒诞,但在当时,利用神灵的力量来减少办事阻力也是无奈之举和有效之法。

  其三是施工难。如果换到现在,要在内河上要修建一座400多米的桥梁,对于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来说,是如来佛捉孙悟空——易如反掌。但在当时,那是唐三藏西天取经——困难很多。

  

  在滔滔大江上修建桥梁,最难莫过于水下的桩基工程。明末清初时建桥墩,囿于技术,采用的是不排水施工法,直接往水下打椿桩,打到打不动时再把这些椿桩锯平,上面铺木板再垒层层基石。其弊端显而易见:有的桩打不动可能下面打到了沙夹石,并没有真正打到岩石层;水中作业,本需数百桩而以数十桩了事,桩的密度不够,也难以锯得平整,木板铺上去不平,墩石垒上去难以严紧,时间一长,墩台容易歪斜倒塌。这段江面是盱江和黎滩河汇合处,水势浩大,江水很深,要打下椿桩难之又难。《万年桥志》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修建东岸第三墩时,水流湍急而深,石工无从下手,当时附近黄家洲有个富翁叫黄国中,见难以施工,就先放铁沙三年仍不能止水。后来只得把家中的聚宝盆抛入江中,才完成桥墩施工。故事虽然虚妄不足信,但充分说明修建此墩之艰难。

  而光绪年间的大修,借鉴了嘉庆年间抚州文昌桥首创的“干修法”。所谓“干修”,就是围堰排水挖基。先在外围筑人字堰,用竹笼装沙土构筑第一道挡水墙。围堰的水柜,做成方形,拼成整体,然后将稻草包黄土填塞柜内,叠实压密,使不透水。然后每边布设两部水车,每个围堰共八部,车干堰内的水,然后清理墩基,重做墩脚。但也有的围堰内水难以车干,第18号墩位处深潭,尽管用了30余部水车同时车水,水位也只下降一点点,最后只好在水中拆旧墩,剩有五六层未拆出,砌置此墩就花费数年时间。

  不可思议的是,光绪年间的这次大修工程,数万人在水深险多的武岗潭上作业,历经数年,未发生一起死人的生产事故,这不能不说桥局的精心组织和认真管理,当然还有点运气使然。

  岁月悠悠,白云苍狗。万年桥在375年的漫长岁月里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它见证了世事沧桑,表达了赣地先人不畏艰难跨越天堑的不懈努力,展现了建设工匠的非凡勇气和聪明智慧。

  交通运输是连通富强的经脉,是跨越时空的纽带,是点燃思想的火种,是刻画文明的标尺。如今,南城的交通四通八达,盱江、黎滩河上已经有十几座大桥,打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条条经脉。万年桥已不再车水马龙、熙来攘往,但它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审美功能将被后人永远铭记,流芳万年。(王林水江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2/4/2/art_32669_39071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内参 nc.jtys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