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公路情
时间:2021-06-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河池公路发展中心 龙婷妮
70年前,爷爷加入都安公路段大兴道班工作队伍,成为一名公路养路工人。
33年前,父亲通过公路段招工考试被成功录取,成为一名公路建设者。
1年前,我来到都安公路养护中心,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工人。
公路人,公路魂。我们一家三代都与公路结下不解之缘,在公路上薪火相传,守护着公路交通大动脉的安全与畅通。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爷爷加入都安公路队伍。在那个年代,养护设备比较落后,日常养护要靠人工来完成,修补坑槽、清理水沟、挖坡取土、肩挑背扛是常态。爷爷和队友们常常顶着炎炎烈日,操作着笨重的机器,一次又一次地挥舞着铁铲和锄头,在群山之间凿出一条条“黑色巨龙”,解决了都安瑶族自治县“无路可走、交通闭塞”的难题,而他们的青春和满腔热血都凝固在这黝黑的公路上。
接力棒传到了父亲手上。国道210线下坳路段总能看到一群公路养护工人忙碌的身影,其中就有我的父亲。父亲于1988年底成为我们家的第二代公路人,工作中,他传承着公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尽心尽责完成每一项养护任务,不断提升各项公路养护技能,先后荣获区级、市级“先进个人”称号20余次。
“以路为业,以站为家,以养好路为荣。”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信念似乎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中。2013年夏天傍晚,大暴雨不约而至。我们一如往常地准备好饭菜,围坐在桌边等父亲回家开饭。“吱呀”一声,门开了,父亲披着湿漉漉的雨衣走进家中,水滴顺着雨衣流下。他刚脱下雨衣拿起碗筷,电话就响了起来。接完电话后,父亲立即放下碗筷,一把抓起手边的雨衣冲出家门。父亲的背影渐渐模糊在暴风雨中,只有换了位置的碗筷和地面上的水痕证明他曾回来过。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国道210线高岭镇江城村路段发生多次山体滑坡,土石方量巨大,导致交通多次阻断。由于连续多天的暴雨,加之交通受阻,路面清理工作极其困难,后勤组只能用担子将水和饭菜挑进去。最严重的一次塌方,道路完全阻断,后勤补给也成了问题,抢险队员饿了只能吃干粮,渴了只能忍着。公路人24小时待命,只要一个电话便赶赴现场,虽然艰苦,但父亲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风雨无阻。
后来,我跟随着爷爷和父亲的脚步,于2020年9月加入都安公路队伍。有时侯,我还会到一线与父亲一起整治路容路貌,在父亲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公路养护的实践经验,更加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公路事业中。
以路为责,以通为任。公路从泥土到砂石、水泥、沥青的发展历程,是一代代公路人薪火相传、栉风沐雨的实践结果。作为生在公路边、走在公路上的第三代公路人,我相信,我们脚下的路将会更宽更长。我将继续传承爷爷和父亲勤恳敬业的精神,不忘公路人初心,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用实际行动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担当起新时代公路人的责任与使命。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ztzl/jswmjs/t9115790.shtml
上一篇:险情就是命令
最新信息
- 2021-06-09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技...
- 2021-06-09浅析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
- 2021-06-09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一公司整治...
- 2021-06-093月26日调整线路、增设站...
- 2021-06-09路的回忆
- 2021-06-09学习新知识 干出新样子——...
- 2021-06-09竹情
- 2021-06-09我心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