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唤醒公路记忆
时间:2021-09-04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南宁江南公路养护中心 李月新
“这是1995年签订的道班管养路段日常养护合同书,这是我的工作证……”翻出26年前签订的养护合同书,南宁江南公路养护中心老职工黄若圩笑着说道。
说起在公路系统工作几十年来珍藏的老物件,黄若圩如数家珍,在他心里,这些老物件都是“好有价值的东西”,承载着黄若圩在公路系统的点点滴滴。
1986年,25岁的黄若圩在父亲的影响下加入公路系统,成为南宁市郊公路局(今南宁江南公路养护中心)立新道班的一线养护工人。道班的条件十分艰苦,公路都是砂石路,天气晴朗时,满眼都是尘土,路上作业的养护工人便被淹没在这漫天尘土中,一天下来,嘴巴里满是泥土的味道,衣服也成了土黄色。公路作业的恶劣环境尚且可以克服,但缺少专业的机械设备,“所有的活儿全靠人力”让黄若圩倍感劳累。直到后来开始有了拖拉机,再到挖掘机、装载机,养护工人才渐渐从单一依靠人力的原始作业中解放出来。
对青春年少的黄若圩而言,日复一日的养护工作还不是最辛苦的,不工作的日子才是最难熬的。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从道班出发骑上自行车,小心翼翼避开沿路散落的石子,一路颠簸,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市区,一个来回就花掉了大半天时间。虽然业余生活枯燥单调,但黄若圩却心怀感恩,在他心里,能进入公路系统工作是他最幸运的事,与公路结缘,注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但上天还是眷顾他的。1991年,黄若圩的爱人陆明兰也进入了公路系统,来到他的身边。
让黄若圩感到最遗憾的,就是过早离开了他热爱的公路事业。2009年,因为患有糖尿病,难以继续承担繁重的公路一线养护工作,黄若圩被安排到工作相对轻松的老口渡口。转岗几个月后,一辆老旧的两轮小货车在渡口引道上突然失控,正好撞上了正在执勤的黄若圩。由于糖尿病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黄若圩无法使用许多抗生素药物,腿上的伤口难以愈合,甚至一度面临截肢的危险,后来虽然双脚保住了,但是留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以致于他不得不提前退休。
虽然比别人经历更多磨难,但黄若圩却依旧乐观,说起过往,他云淡风轻,仿佛在诉说别人的故事:“那时我爱人拿着病危通知单问我怕不怕,我说,到鬼门关走了一回,我晓得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乐观。人生啊,有些事情没经历过不懂,经历多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前段时间,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公路老物件征集展示活动,工作人员问黄若圩是否愿意捐赠珍藏多年的“宝贝”,黄若圩犹豫了一下,随后便释然了,他说:“我没读过什么书,一辈子在公路系统工作,除了这几样东西,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了。”
时间的流逝也许会带走老一辈公路人的记忆,但这些承载着公路人满满回忆的老物件,却见证着广西公路发展7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教育来者、激励后人,坚定公路人为公路事业奋战的决心。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ztzl/jswmjs/t9964731.shtml
上一篇:长亭更短亭
下一篇:低碳发展,请高调一点!
最新信息
- 2021-09-04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技...
- 2021-09-04浅析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
- 2021-09-04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一公司整治...
- 2021-09-043月26日调整线路、增设站...
- 2021-09-04路的回忆
- 2021-09-04学习新知识 干出新样子——...
- 2021-09-04竹情
- 2021-09-04我心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