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道班的三代传承
时间:2022-03-25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在井冈山市的茅坪道班,有3位这样的道班班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栉风沐雨、艰苦奋斗,养护革命公路,传承公路精神,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路,融进了他们的情,连着他们的心,牵着他们的魂……
茅坪道班养护的美丽红色旅游公路,位于神山村旁
出席百年庆典的赵班长
2021年国庆节前夕,赵志刚作为公路职工代表光荣出席了吉安市第五次党代会。
这些年,吉安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红色宣讲员、“全国优秀道班”——吉安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井冈山分中心茅坪道班班长赵志刚三喜临门,成了井冈山家喻户晓的人物。
赵志刚先是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接着又获评井冈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井冈山市党代表,出席了吉安市第五次党代会。特别是在2021年7月1日,他作为公路职工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江西省在井冈山隆重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上台发言。说起这些事,赵志刚至今难掩激动的心情,说:“这是全体井冈山公路人的荣誉,是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党和政府对老区公路人的特殊关爱,巨大鼓舞。我为自己是一名井冈山养路工倍感自豪,今后,一定带领大家更加努力养好这段红色旅游公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现在51岁的赵志刚出身养路世家,在道班里出生长大,父亲是当年修筑井冈山公路的模范。他从小爱公路,从学生时代起就经常到父亲养护的公路上劳动。1987年当上养路工后,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专干重活,多次在省、市公路局的技术比试中获奖。他还练就了一手操作和维修各种养路机械设备的“绝活”,只要听听发动机响声,看看排气管冒烟,他就知道故障在哪里;一拿起扳手,设备就乖乖地正常运转。因此,赵志刚经常被道班驻地群众请去修理农机,干完活分文不取,被老表们誉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编外“工作队员”。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好样子!”这是赵志刚的座右铭、口头禅。他事事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在担任班长这20年里,他带领6名路二代职工像绣花一样精心养护着17公里弯道和上下坡组成的公路,守护着司乘人员和沿线百姓的平安出行。
他们每天唱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歌曲上路,经常是踩着晨曦而出、落日而归,巡路清障,修补路面,清沟排水……赵志刚还带着大家在胸前挂上手电筒,每月把全路51座涵洞全部疏通清理一遍。赵志刚还经常带领大家自采砂石材料,上山捡竹枝、自己扎扫把,每年节省材料和工具费两万多元。茅坪道班因此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们养护的路成为全中心的示范路。
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平凡铸辉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赵志刚和他的同伴们总结出道班养护工作“早严快好”四字经。即:在计划安排上抓住一个“早”字;在工作管理上体现一个“严”字;在抢修保通上突出一个“快”字;在养护质量上确保一个“好”字,主要任务就是天天养护、全面养护、科学养护、文明养护。他们的“四字经”养护工作法已在全中心推广,就像井冈山上那美丽的杜鹃花一样绽放在红土地上。
进京出席表彰大会的王班长
王锡芳班长1988年带领职工修砂石路
1990年茅坪道班被评为江西省“十佳道班”名列光荣榜榜首,随后,又被国家交通部评为“全国优秀道班”。时任班长王锡芳在光荣地出席了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的表彰大会并上台从部领导中接过“全国优秀道班”金黄色奖牌。
在北京的日子里,王锡芳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游览了故宫和八达岭长城,参观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他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与欢乐中,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祝福亲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祖国的公路交通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受奖回来的王锡芳像一台加足了油的新机器,在公路上更加快速的运转着。
王锡芳的父亲是井冈山上的一位老赤卫队员,当年经常为红军战士挑粮、送盐上山。1962年,时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带领全村200多名由党团员和青年民兵组成的突击队奋战了一个冬春,修好了黄洋界哨口那里一段公路。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王锡芳当了养路工,做了养路班长,入了党。后来,又成为养路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在他担任茅坪道班班长的22年里,茅坪道班有21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从1978年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农村大包干带来了粮食大丰收,农民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王锡芳家也分得了6亩水田、3亩旱地、28亩油茶山。爱路如命的王锡芳把山承包给别人,水田和旱地也是每年都花钱请人耕种、收割,自己始终坚守在养路岗位上。
2003年,王锡芳退休后成了一名义务护路员,经常向沿线群众宣传公路法规和爱路护路知识,多次制止村民在公路旁的违章搭建,违规堆放物品。他还经常到自己养护了36年的茅坪公路上走一走,看一看,看到路面上有石子和杂物,他会停下来清除;下雨天,看到边沟堵塞,他立即疏通。
公路精神薪火相传。王锡芳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做了养路工,他们像父亲一样,以班为家,以路为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先后多次被评先进生产者。
省科普馆里的朱班长
位于英雄城南昌的江西省道路和运输文化科普馆内,有一块红色交通展板上,浓墨重彩的介绍了茅坪养路道班第一任班长带领养路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
1962年,在修建井冈山公路中获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的共产党员朱先堂,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和五名修路模范,来到八角楼旁,搭起了毛竹杉皮工棚,白手起家组建了茅坪养路道班。他们在工棚里挂上了铁人王进喜手握刹把开钻机、为祖国找油的油画照片,写上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内容。人人都学王铁人,个个争做王铁人。
朱先堂还带领大家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立志养好这段红军挑粮小道公路,以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烈。
养路苦,养山路更苦;养路难,养山路更难。他们不怕苦不畏难。当时,他们养护的这段路是在大跃进年代,用一个冬春突击赶修出来的,碎砖、煤渣路面,木头涵洞,9公里路有68个弯道,等级低,抗灾能力差。朱先堂带领大家先挖标准边沟治水,拿十字镐挖,铁棍撬,用大锤打炮眼,放炸药炸,人工一点一点地扣,花了一年的时间把全路段的边沟挖成底宽40公分、深40公分的水沟,后来又把土水沟砌了片石。让水在公路上站不住脚。接着,朱先堂和大伙用扁担挑,牛车拉,从附近石料场运来石块,拿铁锤改敲成规格碎石,加铺路面。用了5年的时间,他们自采碎石3800多立方,把9公里的路面全部加铺了一层,并用碎石、砂和黄土做了磨耗层,加上了绿豆砂保护层。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这9公里公路砂石路常年保持平整坚实,行车舒适,好路率达100%,被国内外游客誉为“土柏油马路”。那个时期,茅坪养路队就多次受到省、市公路局表彰。
1965年,朱先堂被评为全省工交系统“五好职工”,还被省总工会安排到北戴河修养。那一年,朱先堂的女儿朱建群出生了,她长大后也当了养路工,跟着父亲在茅坪道班养路,一直到退休。后来,朱建群的儿子读了公路技校,成为了新时代知识型、技术型的养路工,公路事业在他家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干得更好!
茅坪道班房,建于1992年,座落于毛主席旧居一一井冈山八角楼的茅坪道班。
1992年,井冈山公路段在在朱先堂当年搭工棚的地方,建起了一幢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洋楼。养路工从此告别土房,搬进了新楼。茅坪道班的精彩感人故事还很多,每一公里都有故事,每一位职工都有故事,每年都有新业绩、新风采。
山路漫漫情更浓,茅坪道班今更红。
60年弹指一挥间。朱先堂领头创业,树起了茅坪道班的旗帜,王锡芳带领职工把茅坪道班的旗帜扛进了新世纪,赵志刚又和同事们把茅坪道班的旗帜扛进了新时代!
茅坪道班的养路工人将一如既往,一路向前,继续当好老区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为建设交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吴新沙 泰和公路分中心退休工人王荣祥 吉安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党办副主任)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2/3/23/art_32669_38954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2-03-25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技...
- 2022-03-25浅析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
- 2022-03-25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一公司整治...
- 2022-03-253月26日调整线路、增设站...
- 2022-03-25路的回忆
- 2022-03-25学习新知识 干出新样子——...
- 2022-03-25竹情
- 2022-03-25我心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