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交通运输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行业规范 > 正文

珍惜荣誉立足岗位再立新功·征文 | 交通巨变照见奋斗征程

时间:2022-03-25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编者按

  

  日前,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020年度省直机关绩效考核结果的通报》。省交通运输厅作为唯一的省政府组成部门被记集体三等功。这是我厅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和通报表扬、荣获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先进单位之后,荣获的又一重要荣誉,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

  为激励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珍惜荣誉、立足岗位、再立新功,凝聚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征文活动, 号召大家以交通干部职工的视角,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成长故事或所见所感,反映个人或单位取得的进步、进展、收获、成长,颂党恩、赞交通、晒幸福。敬请关注!

  

  

  交通巨变照见奋斗征程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超

  

  提起庐山,人们想到的必然是太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隽永诗文。那里风景如画,钟灵毓秀,数重山川脚下坐落着我的家乡。尽管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越,然而交通环境曾经一直是这里发展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道路阻隔、低等级砂石公路不足、出行的不便限制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

  1993年,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昌九高速公路通车。这一年新中国成立44年,改革开放15年,这一年出生的我虽未能目睹发展的全过程,但却是这个时代宏伟巨变的见证者,我见证了家乡交通从落后到便捷,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国家逐步从富裕到强大。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回看江西交通,由闭塞到开放,由最初“出行难”到“走得了”“走得好”,由单一破旧到智能环保。从交通的巨变可以看出江西人民对富裕的追求和对发展的渴望,也见证了江西交通砥砺前行的奋斗征程。

  小时候每逢下雨,家乡的小路就会泥泞不堪,而本就坑坑洼洼的路面由于积水更是难以出行,小路上还弥漫着一种泥土特有的腥味。这种时候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高帮雨鞋成了必备款,它兼具防水与防泥的功能,至于美观和舒适是不敢奢求的。犹记得跟着妈妈去外婆家需要经过几个村庄,走过狭窄的田埂,要走上8华里路,历时1个多小时。等我长大了一些,妈妈用自行车载我,路途变得更加轻松。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渐渐开始流行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后方便很多,但是一下雨车轮就经常在泥泞的小路里打滑,危险系数也高了不少。那时的我基本没有出过远门,第一次出省是在10岁那年,恰逢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爸爸单位组织集体前往湖南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带上了正在假期的我,我们傍晚启程,路途历经了数小时的山路颠簸,那一晚难熬得现在都记忆犹新,我晕吐了一晚上,整夜没有睡着觉,就这样疲劳地度过了一晚上才到达韶山,长时间的车途加上盘旋的山路让我特别憔悴,旅途体验感也大打折扣。

  大学时,我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这是一所风景优美并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处于靠近瑶湖的新校区,离市区比较远,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当时的交通不完善,出行方式比较单一。去往南昌中心城区只有208和220两路公交车,然而瑶湖片区却有七大高校近十万人,因此出现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种交通环境之下,公交车经常性的爆满,很多人处在长时的无座颠簸中,以至于出现许多晕车的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高峰期,大家回家心切,又是大包小包,所以有时会因抢位置而发生争吵甚至引发种种矛盾。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南昌工作,进到了交通系统的下属单位,再次来到南昌这座曾经生活过4年的城市,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感受到了这几年南昌发生的巨大变化,交通出行方面尤为显著,如2013年9月开始启用的南昌西站,南昌路网快速发展,九洲高架、沿江快速路、红谷隧道的竣工通车让交通越来越通畅,八一广场周边也进行了修缮,交通也规范了不少。现在从八一广场坐地铁到达母校只需半小时,一出奥体中心地铁站即校门口,如今再也没见到大学生抢座场景,地铁也成为市民最为便捷的出行选择。此外,扫码支付让我们告别了没带零钱的尴尬,坐公交有“赣服通”,坐地铁有“鹭鹭行”,共享单车、共享电动、网约车的出现让我们的出行变得多元而智能,低碳环保出行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出差旅行变得方便快捷,备受江西人瞩目的赣深高铁也迎来春运首秀,辽阔的祖国大地变得即时可达。往省内走,比如,革命老区——井冈山,它地处偏僻,用井冈山革命时期袁文才的话形容是“民贫山瘠”,正是这个山城于2017年2月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美丽整洁的柏油马路深入山村,条条大路在村落与村落之间铺泱开来,公路两旁的路灯照亮乡村,人民的福祉绵延播散到每一个角落,这里早已不是昔日眼里的乡村,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三年来我们陆续带领学生赴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迄今为止,我们共开展了16期红色文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和社会效益。

  

  (井冈山柏露乡长富桥村,摄于2019年8月25日)

  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既是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受益人。交通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方便了大家的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互动,使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作为交通人,我为江西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而骄傲,为越来越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的江西而自豪!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学、用心育人,为学院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2/3/14/art_32669_38870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内参 nc.jtys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